 
                            第一,关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一年多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我们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在何副总理的具体指导下,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综合运用数量、价格、结构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反映金融运行的主要宏观金融指标也体现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状态,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8.7%,M2同比增长8.4%,贷款同比增长6.6%,还原地方债务置换影响后的贷款增长7.7%左右,社会融资成本也处于历史低位,为我国经济的回升向好和金融市场稳定运行创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阅读量:10151
 
                            2025年10月9日,香港与印尼金融市场同时传来关于人民币的重磅动态:香港金融管理局升级版“人民币业务资金安排”正式生效,中国银行雅加达分行当日便依托该安排完成印尼市场首单人民币贸易融资业务。政策创新与市场实践的即时呼应,不仅印证了人民币跨境使用需求的持续高涨,更凸显其国际化进程中“安全与发展并重”的鲜明特征。 阅读量:15873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提升金融稳外贸稳外资服务质效,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在天津、河北、内蒙古、黑龙江、安徽、福建、山东、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新疆、厦门等省市进一步扩大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便利跨国公司企业跨境资金统筹使用。
 
                    央行释放的政策信号,本质是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重构中的主动选择。当美联储陷入 “高利率 - 低增长” 困境、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时,中国正通过 “货币政策灵活适度、金融改革蹄疾步稳、风险防控未雨绸缪” 的组合策略,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3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召开扩大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举措。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主持会议并讲话,各党委委员出席会议。
 
                    中国金融网董事长何世红认为,北交所的异军突起,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进入多元分层的新阶段。这个曾经被边缘化的市场,正通过制度创新和产业赋能,完成从"试验田"到"主战场"的蜕变。
 
                    在数字金融与传统金融深度融合的 2025 年,“3・15”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全国金融系统以 “保障金融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 为主题,通过创新教育形式、强化风险防控、完善纠纷化解机制,构建起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消费者保护体系。这场价值行动不仅是对消费者权益的守护,更是对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深刻重构。
 
                    1500 亿融资资金的涌入,不仅是短期市场情绪的反映,更是全球资本对中国经济转型的长期押注。当美国陷入政策泥潭与估值泡沫时,中国正以科技创新重塑增长逻辑。
 
                    2025 年 3 月 12 日,A 股市场上演 “算力狂欢”,94 只个股涨停创年内新高,其中传媒、电力设备、算力概念股成为绝对主角。信隆健康 7 连板、*ST 同洲 6 连板的惊艳表现,与算力租赁指数盘中刷新历史新高的壮举,共同书写了中国资本市场的魔幻一日。这场涨停盛宴的背后,是 AI 技术突破与资本博弈的双重变奏,更是中国科技产业升级的具象化表达。
 
                    2025 年 3 月,全球金融市场见证了一场深刻的角色转换:花旗、汇丰等国际资管巨头集体下调美国股票评级,同时将中国股票调升至 “超配”。这场由 DeepSeek 技术突破与特朗普关税政策引发的资本流动转向,标志着 “美股例外论” 的终结与 “中国价值” 的重新发现。
 
                    2025 年全国两会闭幕后,中国证监会迅速召开党委扩大会议,明确提出 "以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为牵引,全面启动实施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 的战略部署。这一表态标志着资本市场在 "十四五" 收官与 "十五五" 开局的关键节点,正以刀刃向内的改革魄力,开启服务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站在全球资本再平衡的十字路口,中国资产的估值重构绝非简单的均值回归。当制度创新遇上技术革命,当成本优势叠加生态价值,中国资本市场正在孕育着独特的估值范式。
 
                    证监会提出的这五大措施,紧密围绕当前资本市场的关键问题,从市场稳定、支持创新、改革深化、对外开放、监管强化等多方面发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前瞻性。这一系列举措的实施,将为我国资本市场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助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近年来,村镇银行的发展正经历深刻变革,其命运已悄然抵达重要拐点。自 2006 年原银监会在湖北、四川、吉林等 6 个省(区)农村地区试点设立村镇银行,旨在激活农村金融市场以来,村镇银行数量在 2012 年呈现爆发式增长,一度成为农村金融领域的重要参与者。但随着时间推移,其发展面临的困境逐渐凸显。